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年,也是碳中和元年,注定大風不斷。一年來,中央有關生態環保相關的重要文件已經陸續亮相,國家對今后一段時間減污降碳、綠色發展等重點工作進行了系列部署。環境商會整理匯編了今年來中央出臺的生態環境相關文件,并摘取重點解讀內容,以饗讀者,后續還將推出部委及地方生態環境文件匯編,敬請期待。
根據商會不完全統計,中央今年已經出臺的生態環境相關文件共計14部,包括《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等,其中也包括深刻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碳中和頂層文件《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等,關鍵詞為“綠色”“生態”“低碳”。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10月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印發,中央層面有關碳中和頂層設計文件出臺,對碳中和作出系統謀劃、總體部署。《意見》提出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等五個方面主要目標。《意見》堅持系統觀念,提出10方面31項重點任務,明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線圖、施工圖。
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意見,作為“1”,是管總管長遠的,在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發揮統領作用;意見將與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共同構成貫穿碳達峰、碳中和兩個階段的頂層設計。“n”則包括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分領域分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撐、能源保障、碳匯能力、財政金融價格政策、標準計量體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一系列文件將構建起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
《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
國發〔2021〕23號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之后,國務院隨即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碳達峰關鍵期,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標。比如,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方案》提出,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等“碳達峰十大行動”。
《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11月初,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意見》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針對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意見》要求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針對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意見》要求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著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加強大氣面源和噪聲污染治理。針對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意見》要求持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著力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鞏固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著力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強化陸域海域污染協同治理。針對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意見》要求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強新污染物治理,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
《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
國發〔2021〕4號
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明顯優化,綠色產業比重顯著提升,基礎設施綠色化水平不斷提高,清潔生產水平持續提高,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更加有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綠色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重點行業、重點產品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指導意見》從六個方面部署了重點工作任務。一是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二是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流通體系。三是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四是加快基礎設施綠色升級。五是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六是完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實施相關規劃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設相關工程項目的重要依據。規劃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遠期展望至本世紀中葉。
《規劃綱要》明確,規劃范圍為黃河干支流流經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省區相關縣級行政區,國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總人口約1.6億。為保持重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關聯性,在謀劃實施生態、經濟、文化等領域舉措時,根據實際情況可延伸兼顧聯系緊密的區域。
《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
10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35年,城鄉建設全面實現綠色發展,碳減排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和鄉村品質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更加美好,城鄉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意見》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今后一個階段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意見》共包括5個部分。第1部分總體要求明確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總體目標。第2部分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發展,提出促進區域和城市群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城市、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等3項主要任務。第3部分轉變城鄉建設發展方式,從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提高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化水平、加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等5個方面提出了轉型發展的要求。在第4部分創新工作方法中,《意見》提出要統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建立城市體檢評估制度、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城市智慧化建設、推動美好環境共建共治共享等5項方法,將為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在最后一部分加強組織實施中,《意見》提出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健全支撐體系、加強培訓宣傳等重要措施。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
12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行動目標為到2025年,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步。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穩步提高,廁所糞污基本得到有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斷提升,亂倒亂排得到管控;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明顯提升,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顯著提升,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建立。
《行動方案》的實施,標志著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從“擺脫臟亂差”到“追求鄉村美”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邁入新征程,已經進入系統提升、全面升級的新階段。建設重點包括:一是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二是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是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四是整體提升村容村貌。五是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
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的改革目標是,到2025年,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完備。以生態保護成本為主要依據的分類補償制度日益健全,以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為基本取向的綜合補償制度不斷完善,以受益者付費原則為基礎的市場化、多元化補償格局初步形成,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顯著增強,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的局面基本形成。到2035年,適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定型。
《意見》指出,要聚焦重要生態環境要素,完善分類補償制度。包括建立健全分類補償制度,逐步探索統籌保護模式。要圍繞國家生態安全重點,健全綜合補償制度。包括加大縱向補償力度,突出縱向補償重點,改進縱向補償辦法,健全橫向補償機制。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推進多元化補償。包括完善市場交易機制,拓展市場化融資渠道,探索多樣化補償方式。要完善相關領域配套措施,增強改革協同。包括加快推進法治建設,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發揮財稅政策調節功能,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要樹牢生態保護責任意識,強化激勵約束。包括落實主體責任,健全考評機制,強化監督問責。
《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
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核心要義是從制度層面破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瓶頸制約,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的利益導向機制,引導和倒逼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推進。
《意見》提出四方面戰略取向:一是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將良好生態環境蘊含的需求轉化為供給并激發出來,形成經濟發展新增長點,讓生態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二是塑造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生態產品供需有效對接,帶動農村人口就近就地致富。三是引領保護修復生態環境新風尚。四是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方案。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率先走出一條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中國道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
國辦發〔2021〕40號
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投資、設計、修復、管護等全過程,圍繞生態保護修復開展生態產品開發、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技術服務等活動,對區域生態保護修復進行全生命周期運營管護。《意見》涉及重點領域包括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農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城鎮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等六個方面。
對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方式,《意見》提出三種方式,一是自主投資模式,即社會資本單獨或以聯合體、產業聯盟等形式出資開展生態保護修復。二是與政府合作模式。社會資本可按照市場化原則設立基金,投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對有穩定經營性收入的項目,可以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地方政府可按規定通過投資補助、運營補貼、資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社會資本獲得合理回報。三是公益參與模式。鼓勵公益組織、個人等與政府及其部門合作,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共同建設生態文明。在收益方面,《意見》表示,社會資本可采取“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導入”方式,利用獲得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或特許經營權發展適宜產業。也可以對投資形成的具有碳匯能力且符合相關要求的生態系統,申請核證碳匯增量并進行交易。或是通過經政府批準的資源綜合利用獲得收益等。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國辦函〔2021〕47號
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印發。《實施方案》分為十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第二至第九部分提出主要任務,包括完善危險廢物監管體制機制、強化危險廢物源頭管控、強化危險廢物收集轉運等過程監管、強化廢棄危險化學品監管、提升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基礎保障能力、促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平戰結合的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體系、強化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防控能力等。第十部分是保障措施。提出壓實地方和部門責任、加大督察力度、加強教育培訓、營造良好氛圍等要求。
《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意見》要求,以有效應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挑戰、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為目標,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進一步提高保護能力和管理水平,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意見》提出總體目標。其中包括,到2025年,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8%左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左右,濕地保護率達到55%,自然海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數保護率達到77%,92%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得到有效保護。
《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
國辦發〔2021〕19號
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科學綠化的工作原則,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遵循生態系統內在規律開展林草植被建設,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堅持規劃引領、頂層謀劃,合理布局綠化空間,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綠,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堅持節約優先、量力而行,統籌考慮生態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數量和質量并重,節儉務實開展國土綠化。
《指導意見》提出14條工作和保障措施。工作措施共10條,包括科學編制綠化相關規劃、合理安排綠化用地、合理利用水資源、科學選擇綠化樹種草種、規范開展綠化設計施工、科學推進重點區域植被恢復、穩步有序開展退耕還林還草、節儉務實推進城鄉綠化、鞏固提升綠化質量和成效、創新開展監測評價。保障措施共4條,包括完善政策機制、健全管理制度、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組織領導。
《關于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意見》
國辦發〔2021〕7號
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16條工作和保障措施。工作措施共12條,包括建立草原調查體系、健全草原監測評價體系、編制草原保護修復利用規劃、加大草原保護力度、完善草原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推進草原生態修復、統籌推進林草生態治理、大力發展草種業、合理利用草原資源、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穩妥推進國有草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推動草原地區綠色發展。保障措施共4條,包括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管理隊伍建設。
來源:全聯環境商會
2022世環會將于6月8-1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拉開帷幕。本屆展會展示面積將達17萬平米,匯聚超2,000家品牌展商。展示范圍涵蓋綜合治理、水、大氣、智慧環保、環境監測、資源再生、土壤、噪聲8大環境污染治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