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河北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形成雄安新區率先突破、各市梯次發展的“無廢城市”集群。自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來,由試點形成了“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和一批可推廣示范模式,就在前不久,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提出推動10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當前我國“無廢城市”建設進入快車道。
一、“無廢城市”典型案例
1、威海市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
嚴格按照源頭減量化、過程資源化和末端無害化要求,高水平謀劃、高規格推動、高標準建設,全面形成以“無廢城市”打造“精致城市”,海洋廢棄物“海陸統籌”綜合管控等典型經驗模式。
2、重慶市原生生活垃圾近零填埋
統籌垃圾處理設施布局;加強收運管理,構建市區兩級收運體系,各區生活垃圾運輸至二次轉運站,經集中壓縮后,再采用集裝箱式垃圾運輸車輛集中規模化運輸至各焚燒廠處理;建立垃圾處理生態補償機制;加強監督管理,提升垃圾焚燒廠運行質量。該模式適用于城市規模較大、生活垃圾日產生量大、運輸距離遠的綜合型城市。
3、深圳市:實施源頭限額排放,健全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鏈條
深圳市通過完善政策法規、健全相關技術標準來推動源頭減量;同時,通過開展建筑相關企業綜合利用項目,發展配套相關設施建設,重視全過程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推動建筑廢棄物處置工作,形成了以限額排放為基礎的建筑廢棄物全鏈條綜合利用模式。該模式適用于城市發展迅速、可用土地有限、發展過程中面臨建筑廢棄物產量大、綜合利用能力不足、相關制度體系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等突出問題的城市。
二、“無廢城市”促進環保行業快速發展
“無廢城市”,體現的是循環經濟的理念,是把經濟過程組織成為具有高資源效率和高環境效率的閉環過程。國家發展改革委7月份印發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同時,規劃強調,推進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設50個大宗固廢利用基地和50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隨著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等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實現城鄉全覆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市場需求將逐步釋放。一方面,相關市場需求、投入一旦獲得比較大的增量發展,意味著企業成長的空間也就更大;另一方面,不少企業不再是孤軍奮戰,將獲得政策、技術、行業更多的助力。在“無廢城市”不斷推進過程中,整個行業的專業力量都在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究,便于信息的獲取、交流以及成果轉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撰文指出,建設“無廢城市”的潛力和潛在效益巨大。據估計,到2030年我國固廢分類資源化利用的產值規模將可達到7萬億元至8萬億元,年均增速約為10%,帶動4000萬~5000萬個就業崗位,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和經濟增長新動能。無論是從規范化、標準化水平的提高,還是市場規模的擴大,“無廢城市”建設對于固廢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都會帶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更多固廢處置與資源化技術盡在2022上海國際環保展,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邁環境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上海蒙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固廢、危廢處置知名企業同臺亮相。展會同期還將舉辦2022世環會·第三屆固廢處置與資源化高峰論壇、2022全國污泥處理與資源化新技術應用交流會等,分享先進技術與實踐交流先進經驗,探討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共同推動固廢處理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