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固廢網近日注意到,國家最高法、司法部等先后發布2021年度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2021年度十大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指導案例,多個地方生態環境局也發布生態環境違法典型案例,其中,危險廢物非法傾倒、處置導致環境污染的案例層出不窮。
從非法傾倒到非法處置 高額處置費讓企業鋌而走險
近日,鄭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與鄭州市公安局環境犯罪偵查支隊聯合出擊,迅速打掉一個非法傾倒鋁灰渣團伙,查獲涉案廢鋁灰1030噸,涉案車輛6臺,圈定涉案嫌疑人10人。
2022年5月21日晚20時許,支隊固化大隊接線索舉報:“有人要往黑山溝傾倒廢鋁灰渣!”。晚23時許,滿載鋁灰渣的車輛被生態環境和公安機關執法人員現場查獲,現場查處車輛4臺涉案廢鋁灰120余噸。根據突擊詢問獲得的線索,又迅速查獲了車輛2臺、廢鋁灰910噸。經初步調查,涉事人員對違法運輸、傾倒鋁灰渣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
因涉案危險廢物數量巨大,已觸及“嚴重污染環境罪”,傾倒、處置人員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或將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事處理;涉案單位或將面臨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無獨有偶。6月15日,江津警方成功偵破一非法排放危險廢物污染環境案。1月18日,江津警方接群眾舉報,稱珞璜鎮安溪河漂浮有大量油污,疑是珞璜工業園某企業偷排的廢機油。民警迅速前往現場開展調查,發現油污是經園區雨水管流入安溪河,鎖定源頭為園區某配件鍛造廠生產車間。經查,該企業在車間違規私設暗管排放廢機油到隔油池,再由隔油池排入市政雨水管網。準確查清其犯罪事實后,專案組采取統一收網行動,將犯罪嫌疑人胡某、李某、葉某抓獲。
此外,重慶警方聯合市生態環境部門,在四川警方大力配合下,成功偵破一起涉嘉陵江特大跨省非法傾倒固體廢物污染環境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2人,查明涉案固體廢物4.7萬余噸、涉案金額800萬元。
產廢單位在申報危廢過程中,還存在有意隱瞞實際產生量的違法行為。2021年4月22日,泉州市晉江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日常調閱晉江污染源視頻監控平臺,通過比對晉江某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削勻車間不同時段的視頻監控,發現削勻皮屑儲存量有明顯變化,隨即查閱當事人在福建省生態環境親清服務平臺申報的危廢產生記錄,與視頻監控不能匹配。執法人員立即奔赴現場進行突擊檢查,經過現場調查核實發現,當事人2021年3月至4月實際產生的削勻皮屑(屬于hw21類危險廢物)量高于在申報量,涉嫌未如實申報危險廢物。
北極星固廢網還注意到,在處置環節,也有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出現。東莞市塘廈生態環境分局開展邊角地塊專項巡查行動時,接鳳凰崗社區工作人員轉來巡查情況,發現某小樹林有一輛貨車正在卸下大量疑似裝有危險廢物的鐵桶,經調查,該危險廢物處置站點由王某及王某某合伙經營,無營業執照,無環保審批與自主驗收,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危廢從貯存、運輸、處置每個環節都不容忽視,無論是產廢單位還是處置企業作為行為主體,更應加強自身法律意識。據了解,危險廢物處置費用平均高達3000元/噸,面對高額處置費,讓產廢單位或沒有處置資質的不法分子/企業不惜鋌而走險,上述案例的違法人員,等待他們的是法律的嚴懲。
加強監管力度,打造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
國家對危廢的監管力度逐年升級,尤其在進入“十四五”后。
自2020年9月1日,新固廢法實施后,對危險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提出了明確要求:
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環境保護標準要求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不得擅自傾倒、堆放。
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取得許可證。許可證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禁止無許可證或者未按照許可證規定從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的經營活動。
禁止將危險廢物提供或者委托給無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其他生產經營者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活動。
進入“十四五”后,生態環境部印發《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方案要求,2022年底危險廢物監管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立安全監管與環境監管聯動機制;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案件高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
近日,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等有關要求,進一步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水平和能力,為危險廢物相關單位提供信息化便利服務,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有關工作》的通知。持續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工作,推動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智能化水平,進一步強化國家固廢信息系統對接與應用。
結語
究其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還是利益驅動,隨著國家監管舉措逐漸升級,法律制度逐漸完善,未來危險廢物處置行業將更加規范化、合理化、健康化發展。
文章來源:北極星固廢網
2022上海國際環保展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拉開帷幕。本屆展會展示面積將達17萬平米,匯聚超2,000家品牌展商。展示范圍涵蓋綜合治理、水、大氣、智慧環保、環境監測、資源再生、土壤、噪聲8大環境污染治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