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環保產業被迅速帶動走深后,污泥處理處置卻仍處于不溫不火的境地,這邊污水處理廠規模居世界第一,那邊固廢處置系統不斷釋放新創新效益。夾在二者之間的污泥該怎么破,難道就要開始“擺爛”了嗎?
事出有因,影響污泥處理處置“走出去”的因素就有很多。
第一,污泥來源廣泛,可從市政污水廠來,也可以從管網而來,當然也不限于河湖、工業活動等。不同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污泥處理需要,有的含水量高,有的高濕高粘,也有含油易燃的,更有酸性易變質的。盡管有人說污泥中的回收利用效益大,也常有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又向“污泥”開炮,將污泥問題再度推向了“風口浪尖”。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側重點放在了污泥處置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上,而非污泥回收利用的廣闊前景。其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冶生態環保集團總工程師、中冶生態環保技術研究院院長程寒飛指出,目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規模達2.2億噸/天,每天產生的80%含水率的濕污泥超過了6000萬噸,預計到2025年,我國污泥年產生量將突破1億噸。若沒有新工藝、新技術出現,長此以往,污泥處理處置必然會成為城鎮污水處理的短板。
當然,污泥的問題由來已久,提上日程是早晚之事。
當前,循環經濟大風起,資源化通路越走越順暢,加上各地監管的加強,我國污泥處理處置業正加速尋找污泥產出與消納的平衡關系。有了多方面的支持,污泥處理處置便有望“跑起來”。具體來看,這條污泥處理處置的通路在哪兒?
應該抓住的關鍵點在低成本、低難度、多方案。
根據業內專業人士的分析,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目前主流的技術路線是“厭氧消化+土地利用”、“好氧發酵+土地利用”、“干化焚燒+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以及“深度脫水+應急填埋”,不過成本較低的技術手段在發達地區完成全過程商業運行的成功率低。顯而易見,錢是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發展遭遇梗阻的主要原因。
此外,根據污泥的不同類型,增加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路線、降低處理處置的操作難度也將助推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更快走出一條可行路徑。
逐步實現污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并在2025年完成全國城市污泥無害化90%的處置率目標,污泥該走加速路了!
文章來源:環保在線
2022上海國際環保展將于10月9日-11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拉開帷幕。本屆展會展示面積將達17萬平米,匯聚超2,000家品牌展商。展示范圍涵蓋綜合治理、水、大氣、智慧環保、環境監測、資源再生、土壤、噪聲8大環境污染治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