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網消息,2021年2月1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開始施行,碳交易市場建設落地的腳步正在不斷加快,已經是呼之欲出。近日,官方公眾號“湖北生態環境”發文表示,全國碳市場將在6月底前啟動線上交易。
根據天風證券發布的研報顯示,在全國性統一的市場落地之后,碳交易規模有望進入倍增階段。國融證券的研報顯示,預計全國碳排放權配額交易市場市值可能達到1500億元,若考慮到期貨等衍生品交易額,其規模或將達到6000億元。
什么是碳交易?
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買方通過向賣方支付一定金額從而獲得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權,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
碳交易示意圖
碳排放配額的分發方式
我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從2011年開始,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1-2017年):地方試點和探索全國碳市場的框架階段;第二階段(2017-2020年):全國碳市場的建設、模擬與完善階段;第三階段(2021年-):全國碳交易市場落地。
中國碳市場標志性政策文件明細
在此大背景之下,每個企業和行業都難以置身事外,頭部企業積極參與碳市場,紛紛提出自己的碳中和目標,那么環保行業如何通過碳交易獲利呢?
基于ccer的碳抵消機制,它允許控排企業購買一定比例的自愿減排項目用于抵消自身的超額排放,而這些自愿項目就包含污水處理、垃圾焚燒、戶用沼氣等環保行業領域,由此環保行業的這些傳統項目可以通過碳市場獲得一定的收益。
碳交易的機理示意圖
國內試點市場配額交易價格(數據來源: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1、垃圾發電企業通過碳交易獲利
垃圾焚燒本身燃燒產生能量用于發電,雖然會產生二氧化碳,但是對標煤節約的二氧化碳量只有仍有顯著的碳減排量,所以垃圾焚燒公司通過碳交易可以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空間。同時,受碳減排約束垃圾填埋將會降低比例,垃圾焚燒工藝也會滲透率至更高水平,行業天花板必將大幅提升。以北京首鋼生物質能源項目為例,項目年處理垃圾100萬噸,焚燒廠預計余熱發電4.2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約14萬噸標煤,發電量除供本廠用電外,其余送電網售電,年上網電量達3.2億千瓦時。項目還可根據周邊負荷要求,向周邊居民供熱。
2、垃圾填埋企業通過碳交易獲利
垃圾填埋氣是生活垃圾填埋后,在填埋場內被微生物分解產生的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混合氣體。垃圾處置企業可以實施填埋氣綜合利用,對垃圾填埋場區域填埋氣進行收集、凈化、發電,所發電量除自用外還上網銷售。以成都市長安垃圾處置場為例,2019年,減少填埋場區1億立方米可燃氣體直排大氣,發電機組年運行8000小時,年發電量2.08億千瓦時,年上網電量1.76億千瓦時。該案例通過利用垃圾填埋氣發電,減輕了垃圾填埋場周邊異味,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了“變廢為寶”。
3、污水、污泥處置企業通過碳交易獲利
未來市政污水處理廠的定位不應僅僅被限于污染物去除,而應作為能源廠、資源廠、水廠和碳減排廠等發揮更顯著的作用。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發展主要有四條路徑:①沼氣能源回收和土地利用為主的厭氧消化技術路線;②土地利用為主的好氧發酵技術路線;③污泥干化-焚燒技術路線;④建材利用為主的污泥高干脫水處理技術路線。污泥處理后進行農林業和園林綠化等土地利用,可以回收氮磷和有機質,減少高能耗的化肥投入;而且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能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具有十分顯著的固碳、減碳效果。一旦把污泥從污染物變成資源,就節省了很多碳排放指標,這樣污水、污泥處置企業就可以參與ccer交易,為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
這些環保項目在污泥無害化處理、垃圾焚燒/填埋氣發電、沼氣處理等過程中,將甲烷這種溫室氣體人為地消除掉,從而產生額外的溫室氣體減排,在國家發布的自愿減排方法學基礎上,通過嚴格的第三方審定流程,將ccer減排量核證出來并上市交易。
世環會【國際環保展】將與6月2-4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本屆展會以技術為核心,15萬平規模匯聚1500家展商,現場展示超臨界水氧化危廢處置技術、協同超凈化水土共治技術、“三廢”一體化凈化技術、污水總氮提標技術、污泥干化減量技術、污染源監測技術等環保前沿技術,結合線上技術展示廳打造環保產業鏈生態閉環,提供切實高效的合作商機,助力低碳減排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