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不僅承擔著防洪、灌溉、航運等諸多功能,還是自然生態系統等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無可替代等作用。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河湖水環境污染問題愈加突出。
據統計,我國80%以上的河湖水環境均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其中很多都出現了季節性或常年性的水體黑臭現象和水質不達標問題。
我國水源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其他廢棄物無節制任意排放。而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進入江河湖海等水體,超過水體自凈能力,將會導致水體的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變,造成水質惡化,從而影響到水的利用價值,危害人體健康,破壞生態環境。
工業廢水是水環境污染主要源頭之一。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法律規定,很多大型企業造成水污染,卻沒有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這就導致一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任意排放污水,出現“一個企業污染一方水土”的局面。近些年來,雖然我國對工業廢水加強加大了處理,但污水的排放量還在不斷的增加,導致水環境也不斷惡化。
我國人口多,居民的生活垃圾量大,由于生活的垃圾的再利用效率低,大部分垃圾只有堆放在土地上,不僅占據了大面積的土地,還會產生各種病菌,這些病菌會污染空氣和地下水,導致環境污染,威脅飲水和農產品安全。
面源污染,即農田施用化肥、農藥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隨著我國的污染情況不斷惡化,農藥對水體所造成的污染也很嚴重,農業面源的污染已成為水環境污染、湖泊庫富營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
隨著可持續發展等深入推進,我國治水理念已發生深刻變化,水資源保護及流域污染治理刻不容緩。
1、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進行區域性綜合治理。
制定區域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工業區規劃時都要考慮水體污染問題,對可能出現的水體污染,要采取預防措施,地方污水一定要做到集中排放,集中處理。根據河湖水域具體情況,劃分我國7大流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水功能區,確定相應的水質保護目標,規劃建立以水功能區為核心的水資源保護和監控系統。
2、加強監測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標準。
德國在防治水污染方面成效卓著,其中重要一條經驗就是得益于完善的立法和資源保護措施。德國利用經濟手段對水體保護進行補充的《廢水征費法》按“誰污染誰付費”原則,收取環境保護費用,費率取決于排水數量和其所含有危害物的性質。經過30多年的治理,德國如今的河流湖泊清澈見底,碧波蕩漾,水質基本上達到了可直接飲用的程度,成為世界公認的環境保護最好、生態治理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
3、不斷提高污水凈化技術,減少和消除污染源排放的廢水量。
半個多世紀前,瑞士水生態環境建設也曾走過彎路,水利用的飛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當時,瑞士污水收集率僅為20%。為了治污,瑞士政府建立了發達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所有工業和生活污水,只有經過凈化處理并達到凈水標準后,才能重新注入湖泊。如今,全瑞士80%以上湖泊的水都可直接飲用。瑞士治污經驗表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解決水污染問題只有一個辦法:將廢水排入自然水域之前首先使其凈化。目前,瑞士民用水水價中,高達三分之二是專門用來處理生活污水的。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水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水資源的保護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當前,我國水污染防治已初步取得積極進展,從治理淮河的“零點行動”到工業廢水的處理,到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再到環境保護法的完善、“水十條”的頒布,“法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水環境質量在持續改善,但水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水污染治理道路任重道遠,迫切需要推動新技術和新工藝應用,在降低河湖污染程度的同時,有效提升河湖污染治理成效,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