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廢棄物是指含水率較高的廢棄物,介于液態和固態之間,通常存在一定流動性,包括河湖淤泥、工程泥漿、市政污泥、工業糟渣、工業渣泥等,涉及水環境治理、城市建設、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石化冶金等多個行業。
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行業是環境治理業下的細分領域,介于水污染治理與固體廢棄物治理之間,治理難度較大、監管相對空白,行業集中度較低。上游包括工程建造、建筑建材、材料制備、設備制造、能源供應等,競爭充分,供應充足;下游服務對象主要為央企及其下屬公司、地方政府下屬平臺公司等國企和上市公司等,包括水環境治理、城市建設、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石化冶金等行業領域,空間巨大。
1、我國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行業發展概況
(1)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行業整體發展迅速
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作為環境污染治理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行業發展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尤其是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高含水廢棄物的排放量持續增長,二次污染的風險性持續增大,而處理處置場地卻日益減少,城鎮化和工業化是促進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行業快速增長的長期驅動因素。近年來,我國經歷了城鎮化、工業化建設高速發展期,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行業也發展迅速,尤其是在河湖淤泥、工程泥漿和工業糟渣處理與利用方面,投入較大。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和工業化率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進程還將繼續,為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行業帶來持續性需求。
(2)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行業戰略地位提升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環境污染治理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日益提高,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為行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與之配套的國家戰略規劃、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亦日漸完善。隨著環保問題的日益突出,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更加重視環保產業的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2013年浙江省率先打出了“五水共治”系列組合拳,以治水為突破口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有力帶動城鄉環境面貌提升,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家相繼出臺各項措施,制定相關政策,在環境污染防治方面提出新的任務,強調要加快發展環保產業,全面促進環保產業發展。
(3)我國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仍處于發展初期
相較發達國家,我國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行業的發展歷史比較短。早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就已經開始廣泛普及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美國則于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制定了相應標準,對污泥中的污染物總量進行控制。從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及占gdp比重來看,我國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行業乃至整個環境污染治理行業,呈現出起步慢和體量大的特點。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日益嚴峻,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行業所得到的重視程度及扶持力度也在不斷提升。
2、行業的細分市場及發展趨勢
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行業具體細分市場包括河湖淤泥、工程泥漿、市政污泥、工業糟渣、工業渣泥處理與利用等。
(1)河湖淤泥處理與利用
河湖淤泥處理主要是針對水體治理過程中疏浚等環節產生的大體量淤泥進行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避免直接堆放與排放產生的二次污染。我國國土面積廣闊,河流湖泊眾多,自然和人為原因的疊加使河流湖泊產生了大量淤泥淤積,一方面影響河道湖泊的通航、過水行洪和庫容等能力;另一方面極易造成黑臭水體的產生。尤其是位于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水系發達,河道縱橫,湖泊眾多,城市經濟發展較快,淤泥淤積問題日益嚴重。
根據生態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年全國地表水監測的1,935個水質斷面中,ⅰ~ⅲ類1比例為71.0%,劣ⅴ類比例為6.7%,整體上水體污染嚴重,部分區域產生了大量的黑臭水體。河流流域方面,全國1,613個河流水質斷面監測點中,ⅳ類、ⅴ類及劣ⅴ類合計占比25.79%;湖泊水庫方面,全國111個重要湖泊、水庫監測點中,ⅳ類、ⅴ類及劣ⅴ類合計占比33.3%。
針對上述水環境污染的治理,主要包括截污、疏浚清淤及淤泥處理、調水、生物修復等環節,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疏浚工程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1-2017年,我國疏浚總量連年增長。2011年,我國總疏浚量在17億立方米左右,2017年上升至50億立方米左右,市場規模近1,000億元,預計2018年到2023年期間每年以約5億立方米的規模增長。
疏浚包含水利疏浚和環保疏浚,環保疏浚又稱環保清淤,與傳統水利疏浚不同之處在于,環保疏浚主要目的是糾正人類日常活動中所造成的嚴重污染和生態破壞。環保疏浚是近年興起的新興產業,由于缺乏關鍵技術及設備,我國的環保疏浚在底泥測量技術、顆粒去除與防擴散技術等方面均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近年來我國已經投入大量資金解決有關問題,在此推動下,我國環保疏浚工程量保持較快的增長。2018年我國環保疏浚工程量已增長至約8,000萬立方米,2010年至2018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5.08%,未來市場發展空間較大。
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城市鉆孔樁基施工、地下連續墻施工、泥水盾構施工、水平定向鉆機泥水頂管等施工,使得工程泥漿產生量亦不斷增加,工程泥漿中含有大量的黏性土、砂土、碎石土、風化巖石、礦物和巖屑等,稠度大,既不能直接排放,又難以自然沉降。根據e20環境平臺統計,目前我國工程泥漿的年產生量達數十億立方米,主要一、二線城市每年工程泥漿產生量超過3,000萬立方米,但我國包括工程泥漿在內的建筑垃圾總體資源化率不足10%,遠低于歐美的90%和日韓的95%。
當前我國工程泥漿面臨著出路難、減量難、計量難和監管難等問題,工程泥漿市場比較隱蔽,處理才剛剛起步,隨著環保和監管要求的提高,工程泥漿處理成為未來的業務發展方向,市場需求巨大并開始快速釋放,前景非常廣闊,細分領域將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
(3)工業糟渣
工業糟渣主要是在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等多個行業的工業化生產中運用微生物發酵產生的副產品,包括酒糟、醬糟、醋渣、糖渣、果渣、中藥渣、木薯渣等,公司目前業務布局相關的工業糟渣主要指醬香型白酒糟。酒糟及滲濾液如未得到環保處理,易發生霉變,產生黃曲霉毒素,會對當地土體、水體造成污染,并存在養殖、食品安全隱患。當前我國白酒糟整體處理水平較低,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同時,受技術及裝備的制約,利用酒糟生產的產品附加值低,營養物質未能得到有效轉化,經濟性差。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 年中國白酒產量 790.57 萬千升,根據白酒產量與產出酒糟經驗比例估算,2018 年白酒酒糟產出量超過 2,500 萬噸,其中醬香型白酒糟產出量占比約為 5%。白酒糟資源化利用主要可以作為生物飼料。我國是一個畜牧、水產養殖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我國飼料總產量2.18億噸,位居世界第一。利用工業糟渣制備生物飼料為我國飼料行業新興的業務領域,生物飼料是指通過發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術開發的飼料產品總稱,根據2019年《中國生物發酵飼料研究與應用技術發展趨勢》報告,從事生物飼料或者是相關業務的企業數量達1000余家。從近三年的統計數據分析,2019年我國發酵飼料產量預計達到1000萬噸左右,再過5年產量還會翻幾倍。生物飼料集營養性和功能性于一體,具有改善飼料的適口性、刺激畜禽采食、提高飼料中營養物質消化率及利用率的功能,其廣泛應用可減少抗生素等藥物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可以獲得更加優質、安全的動物畜禽產品。此外,應用生物飼料可降低畜禽糞氮、糞磷的排放量,從而大幅度減輕養殖業造成的環境污染,符合“綠色、生態、健康”養殖的要求及“限抗、禁抗”發展趨勢。
(4)市政污泥
市政污泥主要是在污水處理廠和管溝排水設施運行與維護過程中產生的殘余污泥。我國污廢水處理過程中,長期以來普遍存在“重水輕泥”現象,使得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發展較為緩慢,市場供給缺口巨大。《“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要求,到2020年年底,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其他城市達到75%。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重水輕泥”的現象在不斷地向“泥水并重”改善。為實現《“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中關于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的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國擬投資294億元,用于新增或改造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能力6.01萬噸/日。據e20水業研究中心數據,2016-2018年,全國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新增規模為3.68萬噸/日。因此,2019-2020年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新增規模需達到2.33萬噸/日,才能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相應的設施投資規模超過110億元。2010年至今,我國城鎮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規模持續增長。e20水業研究中心預計,2020年我國城鎮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規模將達到5,200萬噸,按300元/噸的處置收費價格計算,運營市場規模可達到156億元。
(5)工業渣泥
工業渣泥主要是在石油、化工、冶金等多個行業的工業化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如油泥、堿渣、赤泥、銅尾渣、鈦尾渣、脫硫石膏等。近年來我國工業化保持快速的發展趨勢,石油化工、冶金等作為我國工業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行業總量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全國絕大多數的石油、化工、冶金、電力項目布設在江河海沿岸、人口密集區等敏感區域,工業化的發展一方面產生大量的工業渣泥,另一方面給水體污染治理和水資源保護提出了更為艱巨的任務,工業渣泥的處理與循環利用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