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治理是指為使水質滿足特定的環境及回用的要求,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手段對水質進行處理,去除水中有害成分的過程,旨在將污水所含的有機污染物、固體懸浮物、氨氮、磷、細菌等污染物分離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1、國外水環境治理行業的發展概況
國外的水環境治理行業起步于工業革命,自上世紀70年代起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到90年代末,發達工業國家的城鎮污水處理率已達80%以上。發達國家水環境治理行業已基本進入成熟階段,供排水設施齊備,供應充足,覆蓋面廣。北美、澳洲、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供水和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都接近100%。
目前,國外發達國家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已發展到第三代11,開始向污水資源化轉變,即把排水系統的最終物—處理后的出水和污泥變為可利用的資源,使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成為一種實現自然資源再生利用的新興工業,與自然生態中水環境構成完整系統。
2、我國水環境治理行業的發展概況 我國水環境治理行業相對發達國家起步較晚。1984 年,我國第一座大型城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投建12,設計規模 24 萬立方米/日,采用標準的活性污泥法工藝,取得了一定的環境效益。此后,中央政府相繼實施了將國際貸款(贈款)向污水處理傾斜、國債資金支持、開征并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費、以 bot 方式進行市場化融資等措施,確保了污水處理建設資金的充足性,加速水環境治理行業發展。2001 年至 2010 年,國家全面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十一五”期間,國家開始實施“節能減排”戰略,全國水環境治理步入高速發展軌道。2015 年起,隨著國務院出臺的“水十條”在全國各地的貫徹落實,水環境治理需求加速釋放。2018 年以來,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和關于印發《生態環境部貫徹落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實施方案》的通知,進一步加大了水環境治理整治力度。同時,在政府財政的引導下,我國水環境治理投入呈快速增長趨勢。
一直以來,我國污水處理收費存在價格普遍偏低、部分市縣未征收污水處理費等問題。2015 年 1 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收費標準要補償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的運營成本并合理盈利。2020 年 4 月 7 日,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等五部門印發《關于完善長江經濟帶污水處理收費機制有關政策的指導意見》,按照“污染付費、公平負擔、補償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成本分擔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和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健全相關配套政策。目前,全國多數污水處理項目調價周期都為 3 至 5 年,污水處理費調整相對滯后。根據《意見》提出的污水處理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未來污水處理費調整周期或將變更為一年或更短時間。將有效加快污水處理成本傳導至終端的速度,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在政策頻出的推動下,中國城市平均污水處理費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污水處理收費的提高有望改善污水處理運營企業盈利能力和對污水處理運營項目的承做動力。
(1)、城鎮污水處理行業概況
2017 年 1 月,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發布《“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指出到 2020 年底,城市污水處理率要達到 95%。截至 2018 年底,我國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為 95.49%和 91.16%,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城市污水目標處理率已提前完成。但該數據相比發達國家接近 100%的污水處理率,仍存在 5%的缺口。
城鎮污水處理行業快速發展,仍存在以下三大主要綜合問題:一是前端污染源收集不到位、過程中污染輸送不規范,導致整體管網排水系統質量和效能有待提高;二是污染物減排效能不足,表現在部分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污染物排放濃度仍然過高;三是水體本身水質不達標帶來的原生水問題。
針對上述污水處理廠標準問題,我國早期相繼出臺了《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等政策將水處理廠提標作為環境治理的工作重點,《“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的出臺在規定了提標改造目標的同時明確了相關的資金配套。根據規劃,在城鎮污水新增方面,新增污水處理設施所需投資金額達 1506 億元,新增污水處理設施投資額需求量最大的五個省份是山東、浙江、廣東、重慶和湖北,分別需要 120 億元、114 億元、98 億元、85 億元和 84億元。在城鎮污水提標改造方面,上海、浙江、江蘇、遼寧和廣東位列全國投資額需求量排名前五,分別需要 112 億元、53 億元、30 億元、24 億元和 2 億元。在污水管網建設方面,“十三五”規劃新增污水管網 12.59 萬公里,改造老舊管網 2.77 萬公里,改造合流制管網 2.87 萬公里。
此外,2019 年住建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城鎮污水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 年)》,提出提質增效三年目標,即“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城市生活水集中收集效能顯著提高”。隨著工廠的提標改造在全國各地的逐步落實、管網建設項目的落地以及老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水處理設施的完善,對于水環境治理設備和解決方案的需求相繼釋放,城鎮污水處理市場仍具有一定潛力。
(2)、村鎮污水處理行業概況
“水十條”指出,到 2020 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 13 萬個。住建部《2017 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14數據顯示,2016 年對生活污水進行系統性處理行政村約 10.8 萬個,占比僅 20%,相比 2015 年只新增了 4.6 萬個。2018年,全國建制鎮污水處理率為 53.18%15,鄉污水處理率僅有 18.75%,與“十三五規劃”中要求的 2020 年建制鎮達到 70%的污水處理率差距較大。相比于城鎮污水處理,村鎮污水處理發展相對滯后。
2018 年 9 月,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策劃(2018-2022)》,計劃到 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到 2035 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到 2050 年,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村美。提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在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城鎮近郊的農村延伸,在離城鎮較遠、人口密集的村莊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進行集中處理,人口較少的村莊推廣建設戶用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設施未來將覆蓋鄉鎮地區。同時《策劃》還提出開拓投融資渠道,具體措施包括財政傾斜、資金籌集渠道拓寬和農村金融差異化,強化鄉村振興資金投入的保障。結合近幾年一系列鄉鎮污水處理相關政策,未來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將使鄉鎮污水處理成為一片藍海。
水處理主要可以分為集中式污水處理和分散式污水處理。目前在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地區,主要采用集中模式16。集中式污水處理指通過較大范圍的排水管網建設,將污水統一收集至大型污水處理廠處理,普遍存在運行負荷率偏低、處理能力閑置等情況,并且用于污水收集的管網鋪設投資巨大,污水長距離輸送存在跑冒漏滴的隱患。同時,由于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和再生水回用單位的分離,不利于再生水回用,造成水資源浪費。當集中收集系統難以實施或者有特定需求的情況下才會選擇分散模式。
分散式污水處理在相對較小的區域范圍內建設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適用于污水收集困難、管網投資高、占地面積大和施工不便等情況,特別是城鄉結合部、鄉鎮農村、風景名勝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偏遠區域,可便捷、快速地實現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是一種經濟環保的污水處理模式。
我國村鎮污水處理情況仍有待改善,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統計,2017年對生活污水進行系統處理的建制鎮、行政村的比例分別為 47%、25.13%,2016年對生活污水進行系統處理的鄉比例為 20%。按 2017 年建制鎮、行政村的個數和 2016 年鄉的個數分別為 1.81 萬、244.90 萬、1.09 萬來計算,當年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于空白的建制鎮、鄉、行政村分別有 0.96 萬個、0.87 萬個、183.3萬個。按照“水十條到 2020 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 13 萬個,我國仍存在百萬村莊的污水處理缺口。近年來,鄉鎮生活用水供應量呈波動性增長,隨著供水系統逐步完善到村,村莊生活用水量逐年增長。未來建制鎮、鄉、行政鄉水環境治理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3)、黑臭水體治理行業概況
黑臭是對被污染水體的一種感官性描述,從視覺上看該類水體的顏色呈黑色或泛黑色,從嗅覺上看,該類水體通常會散發出刺激人體嗅覺使人產生不悅或惡心的氣味。黑臭主要是由于大量污染物排入水體之后導致水體缺氧、富營養化引起。近幾十年以來,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排放激增造成河流湖泊黑臭現象愈發嚴重17。黑臭水體多位于人口密集、商業發達等地段,“黑臭”從視覺和嗅覺兩方面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適度,并且其中含有的致病菌會對長時間的生活在周圍的人群健康產生危害。
生態環境部分別在 2015 年 8 月、2019 年 11 月發布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試行)》中明確了城市黑臭水體和農村黑臭水體的定義,以及相關指標閾值。城市、農村黑臭水體污染定義及標準具體如下:
黑臭水體治理是碧水保衛戰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水十條”明確到 2020年底必須完成的任務。黑臭水體整治的重點有:加強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補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推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加強河道清淤疏浚和水面、岸邊垃圾收集處理;利用再生水和雨水回補城市水體,恢復水體生態基流;營造岸綠景美的良好景觀等。
針對于原生水體問題,2018 年 9 月,兩部委印發《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從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四大方面加速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程。
從資金配套來看,2016 年來,黑臭水體治理投資達到 11,000多億元。2019年3月5日,財政部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關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 2019 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報告中提出要積極支持污染防治,將消滅城市黑臭水體作為水污染治理的重點,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資金同比增長 45.3%。
2020年1月,生態環境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截至 2019 年底,全國 295 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建成區共有黑臭水體 2,899 個,黑臭水體消除比例 86.7%,其中重點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消除比例 96.2%,其他地級城市消除比例 81.2%。2020 年低,城市黑臭治理面臨收官,尚有約 386 個黑臭水體亟待完成消除。 2019 年 7 月《關于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正式落地,吹響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號角。其后,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水體凈化等綜合措施,以恢復水生態。自此,農村黑臭水體正式成為黑臭水體治理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