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荊襄,地勢自西北向東南漸低,重巒疊嶂、群峰競秀。它依江而展,擁水而臥,有著237公里長江岸線,以及160多條境內河流。作為長江中下游水源安全保障的源頭、三峽庫區重要生態屏障,宜昌在長江生態保護中擔負著特殊的重任。
規矩為先 謀定而動
八月長江萬里晴,千帆一道帶風輕。
右邊是江水蒼茫,左邊是草木蔥蘢,在猇亭江邊公園散步的人們,一定會被這樣的美景撩撥詩性。
公園里,松下聽濤、雨水花園、臨江攬勝等多個風景錯落有致,公園中央,一座造型別致的雕塑格外“吸睛”,銀色的圓規屹立在藍色飄帶上,寓意“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規矩立在母親河上,表達著人們對一江清水永續東流的無限憧憬和美好展望。
這是一座以日期命名的公園——424公園。
時針撥回到三年前。
“我強調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說不要大的發展,而是首先立個規矩,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能搞破壞性開發。”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視察湖北,首站來到宜昌猇亭段長江岸邊,立下規矩,留下囑托。
兩天后,在武漢召開的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為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年,經過實地調研,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了長江大保護首批四個試點城市,宜昌是其中之一。隨后,三峽集團與宜昌市政府簽訂“共抓長江大保護共建綠色發展示范區”合作框架協議,至此,“江峽之城”的治水藍圖徐徐展開。
宜昌市政府與三峽集團合作,先后策劃落地了宜昌市主城區污水廠網、生態水網“兩網共建”項目一期、二期工程,涵蓋了中心城區污水廠網新建和改擴建、管網清淤檢測,猇亭區岸線生態修復、高馬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點軍區長江岸坡生態治理以及智慧水務等項目。
為快速推進項目建設,市政府成立宜昌市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示范項目協調推進辦公室,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成員由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組成,并與三峽集團建立起統一的協調調度機制,分層分級簡化優化審批程序,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積極推進項目落地落實。
一城一策, 廠網一體
被譽為“峽谷之城”的宜昌,水環境究竟有何“痛點”?
這得從它的地貌和氣候說起。
宜昌地處我國地形二三級階梯的過渡地帶、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坡面上,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多達900多座,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冷暖氣流交鋒頻繁,水汽遇坡面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年降雨量可達1500毫米。多山、多雨的宜昌,憑借坡面地形和豐富的水量創造了形態各異的景觀,同時,也給城區水環境帶來了挑戰。
“雨季溢流污染,是最大的問題”,據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宜昌“兩網共建”二期項目負責人介紹,由于山地坡面地形原因,宜昌自然沖溝、排水箱涵較多,而城區排水管網不完善,大多未實行雨污分流和清污分流,但凡下大雨,水量超過管網負荷,污水廠處理不及,污水就會溢流入江,且雨天污水被雨水稀釋,污水進廠濃度低,也降低了污水處理效率。
治水,講究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更講究因地制宜,“對癥下藥”。
構建完善的污水廠網,提升污水收集及處理能力,減少入江污染,是宜昌長江大保護的當務之急。
這場“攻堅戰”的第一槍,打響在猇亭區。
猇亭區瀕臨長江,承東啟西,是宜昌城區的東南門戶,亦是宜昌新興工業的重要拓展地。
2018年6月,三峽集團和宜昌市政府在猇亭區舉行長江大保護(宜昌示范區)先導項目建設動員會,猇亭污水廠網改擴建工程率先開工建設。項目包括猇亭污水處理廠由4萬噸/天提標擴容至8萬噸/天,新建雨水管道17.1公里,新建污水管道36.1公里,實現配套管網及廠網一體化智慧水務,項目有效提升了猇亭區工業、生活污水收集及處理能力,大大降低了工業園區污水入江的風險。
主城區內,密布在人們腳下700多公里排水管網的清淤檢測,在去年年底正式啟動,這場大規模“體檢”是為了及時摸清排水管網“健康狀況”,為管網改造和修復提供依據。
一邊“體檢”,另一邊“治病”也緊跟步調,宜昌市“一江兩岸”污水廠網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新建修復排水管網,實施雨污分流,消除管網空白區;對溢流污水進行收集、調蓄,有效控制雨污合流區溢流污染。
溯江而上至三峽庫區,在“庫首第一縣”秭歸,占地2.63萬平方米的曲溪污水廠已順利運行,不遠處的縣城污水處理廠正在擴建改造中,“升級”后,兩座污水廠能“消化”縣城全部污水。而在污水處理前端,遍布秭歸城區的雨污管網建設,也為三峽庫區打造了另外一張“生態保護網”,雨污分流改造、晴天污水截污等工程,最大限度搜集污水,破解污染溢流“痛點”。
在長江北岸支流香溪河中游,三峽集團承建的興山縣深渡河污水處理廠已通水試運行,將與縣城約19公里污水管網,實現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確保香溪河“一河清水入長江”,守好三峽庫區第一道生態屏障。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在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的第三年,三峽集團前往多個沿江城市調研,與地方政府深入交流,摸清了治水“卡脖子”問題:管網缺陷大、資金需求大,回報機制尚未建立,地方財政承壓,城市水環境運管碎片化……在此基礎上,系統謀劃“十四五”治水新思路,創新推出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
“‘水管家’是以供排水為切入點,作為第三方承擔城市涉水系統治理目標和管理責任,對城市供水、排水、管網、防洪排澇、河湖等涉水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并配合地方建立監管資產與水價掛鉤的定價調整機制,逐步實現城市水生態環境治理的市場化,實現城市水環境的長期穩定達標和持續改善,助力地方綠色低碳發展。”長江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峰說,“城市里所有與水有關的,從原水到供水,從污水到防洪排澇,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地上的地下的、河里岸上的,都要管起來。”
7月21日,在岳陽召開的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現場會上,三峽集團與宜昌、九江、蕪湖等20多座沿江城市簽訂“城市智慧水管家”協議。
這20多個“水管家”,每個都“長”得不一樣。
在宜昌,交錯的江峽繪就了絕美的山水,孕育了蓬勃的水能,三峽人家、清江畫廊等5a級景區招攬四方,舉世矚目的三峽、葛洲壩等水利工程拔地而起,鐵路、水運、航空、公路縱貫南北,“旅游勝地”“水電之都”“樞紐之城”成為宜昌的超級ip——在長江環保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貞勇眼里,這是宜昌獨有的生態資源。
宜昌“水管家”拿到的“考題”是:
綠水青山怎么變成金山銀山?
“最關鍵的路徑就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生態產品市場化經營開發,鼓勵將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與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權掛鉤,將治理跟生態價值轉化緊密結合起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2021年長江大保護岳陽現場會上指出,要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宜昌具備得天獨厚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基礎。”李貞勇介紹,近三年來,三峽集團在宜昌以污水廠和排水管網為核心,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大幅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而近期策劃的宜昌“水管家”項目中,就包含了污水處理設備、管材、濾膜、藥劑等生態環境類產品制造業,通過產業化的方式,將生態產品價值“顯化”,能夠有效破解生態環境治理與資金需求的矛盾,促進長江大保護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還有生態直飲水入戶項目、兩壩間休閑度假產業、平湖生態島、西壩生態島,整縣分布式光伏、氫燃料電池等項目,也在策劃推進中。
“通過將水環境綜合治理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相結合,將生態修復環境保護與生態產品經營權相掛鉤,實現生態價值返哺生態修復環境保護,打造宜昌‘兩山’理論實踐基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示范城市、無廢城市和生態城市。”李貞勇說。
江水湯湯,船來船往。
隨著長江大保護工作的深入推進,宜昌江段水質明顯改善,江豚頻頻現身,岸線“鑲”上綠邊,生態價值潛能無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長江大保護妙筆重新勾勒了這座江城的輪廓。“走!去江邊轉轉!”這是宜昌老百姓貨真價實的幸福感。
文章來源:環保在線
2022世環會將于6月8-1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拉開帷幕。本屆展會展示面積將達17萬平米,匯聚超2,000家品牌展商。展示范圍涵蓋綜合治理、水、大氣、智慧環保、環境監測、資源再生、土壤、噪聲8大環境污染治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