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環保展,繼燃煤電廠、鋼鐵行業之后,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正式拉開序幕。2024年伊始,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正式敲定了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時間表。
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是大勢所趨,這從近些年來國家不斷釋放的信號可見一斑,業內也早已形成共識。只不過,恰逢當下水泥行業不景氣,而超低排放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企業面臨的壓力不小。
業內分析指出,在減污降碳的時代背景下,化解過剩產能疊加超低排放改造,多重因素正推動水泥行業開啟新一輪“洗牌”。
是入局還是出局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產國,自1985年以來我國水泥產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一。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行業,水泥行業在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污染物。
數據顯示,水泥行業是我國主要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三大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分別占全國工業排放量的5.6%、17.1%、19.3%,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國排放量的13%。
2024年伊始,一個關乎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文件出臺了。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提升水泥行業全工序、全流程大氣污染治理水平,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關于水泥行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業內企業并不意外。一位從業者告訴《環境經濟》,從燃煤電廠、鋼鐵行業相繼實施超低排放后,他們就意識到水泥行業離超低排放改造也不遠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2020年,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積極服務落實“六保”任務 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因地制宜研究開展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被正式提了出來。
同一年,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2020年修訂版)》,正式提出水泥行業績效分級,但當時只限于重點區域。
其中,A級企業的排放限值要求是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廢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與剛剛發布的《意見》規定的限值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水泥企業達到A級相當于實現超低排放。
2021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推進水泥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
2023年,國務院印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明確提出高質量推進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期間,河北、河南、安徽、浙江、山東、山西、江蘇等省份結合地方實際或出臺了嚴于《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915-2013)的地方標準,或出臺了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政策,進一步收嚴了污染物排放指標。
“盡管如此,超低排放并不是硬性要求。”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王郁濤接受《環境經濟》采訪時表示:“達標排放是法定責任,超低排放是鼓勵導向。通過超低排放改造樹立行業綠色發展標桿,讓環保績效水平高的水泥企業真正獲得發展,帶動行業整體轉型升級,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既然超低排放改造不是硬性要求,那么水泥企業該如何選擇,是入局還是出局?
“超低排放是趨勢,關乎企業未來的市場競爭力,所以國家、河北省有了這方面要求以后,我們企業很早就部署實施了。”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二分公司經理劉哲接受《環境經濟》采訪時說道。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冶金評估部副主任郭濤接受《環境經濟》采訪時分析說:“目前,水泥企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的意愿性還是比較高的。經過這么多年大氣環境治理,水泥行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的壓力沒有那么大,而且國家和地方已實行差異化環境管理政策,也會加大經濟政策支持力度,比如給予稅收優惠和所得稅抵免優惠政策、大氣專項資金支持等,讓環保績效水平高的水泥企業真正獲得政策紅利,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
“從調研情況來看,一條生產線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就脫硝設施而言,可能費用大概在2000萬元左右,大氣專項資金大概能支持八九百萬元,這是實打實的資金支持。”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冶金評估部高級工程師許紅霞告訴《環境經濟》,水泥企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以后,達到水泥行業績效分級A級的水平,就可以自主采取減排措施。
“超低排放改造以后,我們企業現在評上A級,在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期間不用停限產,保障了企業連續經營,而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減,環境治理成本也進一步下降。”劉哲向記者粗算了一筆賬:超低排放改造前,氨水消耗量是5.2公斤/噸熟料;超低排放改造后,氨水消耗量降至3.5公斤/噸熟料左右,按照全年生產500萬噸熟料計算,節約氨水8500噸,按照每噸氨水600元的價格計算,每年可以節約成本510萬元。
許紅霞告訴《環境經濟》,有的省份還規定,實現超低排放的水泥企業可以減少錯峰生產時間,這在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當下對水泥企業來說是利好,有了市場就有了效益。
中國環保展表示,盡管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是大勢所趨,但并不是所有水泥企業都會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列入淘汰退出計劃的企業或設施不再要求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此外,如果水泥企業的規模效益不足以覆蓋超低排放改造的成本投入,不排除一些企業知難而退,這實際上意味著水泥行業在洗牌。
資金是最大困難
當下,水泥企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并非易事。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基于水泥行業的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水泥協會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國水泥總產量為20.23億噸,同比減少0.95億噸;水泥行業利潤預計320億元左右,同比下降50%左右,水泥行業利潤總額為16年來最低值,水泥行業銷售利潤率遠低于工業企業平均水平。
“從近年的水泥總產量和利潤變化情況來看,2022年、2023年市場需求量的變化只有10%和4.5%,而利潤卻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問題的根源是產能嚴重過剩。”王郁濤告訴《環境經濟》,2022年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為65%左右,2023年產能利用率預計為59%。因此,隨著市場需求的減少,原有的市場平衡被打破,水泥企業開始為爭奪市場份額而“內卷”、惡性競爭,虧損面不斷加大,大部分企業凈利潤同比負增長,效益急劇下滑。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在102項重大工程項目中,96項進展符合預期,6項基本符合預期,由于地方政府出資能力下降、部分項目前期工作不扎實等,部分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進度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這也直接影響了水泥的市場需求。
“水泥企業要實現超低排放,不單單是對末端治理設施進行改造,而是對全工序、全流程進行改造,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金,而且也需要一定的改造周期。”王郁濤告訴《環境經濟》,最近3年,水泥行業進入一個較為困難的周期,站在企業角度來看,如期完成目標是一項不小的挑戰,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
王郁濤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以5000噸/日的單個生產線測算,如果全面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需要投資1億元左右,噸熟料運行成本增加10元以上,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非常大。
王郁濤的說法得到了企業的認同。以劉哲所在的企業為例,建一個物料堆棚需要花1000多萬元,建一個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項目需要花3000多萬元。“這還只是大項支出。現在很多水泥企業都處在一個虧損的狀態,它沒有超低排放改造的動力。”劉哲告訴《環境經濟》。
除了資金,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技術是否跟得上?
“脫硝技術曾經是水泥行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面臨的最大技術難題,氮氧化物末端治理方式包括SNCR和SCR兩種,氨逃逸問題不可避免,但經過多年的研發實踐,現在技術路線基本走通了,氨逃逸帶來的超標問題也基本得到了有效解決。”許紅霞告訴《環境經濟》。
“SCR技術細分為高溫高塵、中溫中塵、低溫低塵等不同的技術路線,目前水泥企業普遍選擇高溫高塵技術路線,這是因為該技術能夠穩定運行且治理效果較好。”劉哲認為,與高溫高塵技術路線相比,低溫低塵技術路線肯定是最好的,后者不僅能進一步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還可以實現污染物最低排放,但目前市場上的低溫低塵技術還不夠成熟。
在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創A專班水泥組組長谷嵩看來,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有多種技術路線,技術不是實現超低排放改造的瓶頸,企業可結合自身特點和需求選擇適合的治理技術。
在技術選擇上,《意見》給出方向:因廠制宜選擇成熟適用的環保技術。水泥窯配備低氮燃燒器,采用分級燃燒及其他分解爐含氧量精細化管控等低氮燃燒技術,窯尾廢氣采用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等組合脫硝技術,除塵采用袋式、電袋復合式等高效除塵技術。
在采訪中,有企業反映,現階段他們認為在有組織、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沒有太大的壓力,反倒是關于清潔運輸的要求令其頗為頭疼。
根據《意見》,進出企業的原燃料采用清潔方式運輸比例不低于80%,達不到的企業,汽車運輸部分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車輛。重點區域企業原燃料清潔運輸比例達不到80%的部分采用新能源汽車,其他原燃料運輸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車輛。產品運輸優先采用清潔運輸方式,汽車運輸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車輛。廠內運輸使用新能源車輛。非道路移動機械原則上采用新能源。
“對于有自有礦山的水泥企業來說,清潔運輸比例相對容易完成。沒有自有礦山的水泥企業,滿足《意見》對清潔運輸的要求確實有難度。說到底是資金問題,因為清潔運輸不涉及技術瓶頸,只要企業愿意投入就能解決。”許紅霞說。
改造市場的盛宴
隨著《意見》的發布,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有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25年底前,重點區域取得明顯進展,力爭50%水泥熟料產能完成改造,區域內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基本完成有組織、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到2028年底前,重點區域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基本完成改造,全國力爭80%水泥熟料產能完成改造。
在有組織排放指標方面,按照《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915-2013)中一般區域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廢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別不高于30毫克/立方米、200毫克/立方米、400毫克/立方米,重點區域對應的排放限值分別不高于20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320毫克/立方米,這意味著超低排放限值相對于一般區域排放限值降低66.67%、82.5%、87.5%,相對于重點區域排放限值降低50%、65%和84.375%。
在無組織排放控制措施方面,物料儲存、物料輸送、生產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源,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采取密閉、封閉等有效控制設施,做到產塵點及生產設施無可見煙粉塵外逸,廠區整潔無積塵。
“未來幾年,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市場需求將持續釋放,對包括脫硫脫硝除塵等在內的環保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王郁濤告訴《環境經濟》,僅在有組織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大概就有1000億元的市場規模。
中國環保展表示,千億元的市場蛋糕足夠吸引人,但環保企業最終能不能吃得到、吃得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曾經接受《環境經濟》采訪時以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為例說道:“最初市場上的環保企業也是百花齊放,但經過一輪‘推倒重來’后,最終為燃煤電廠提供超低排放改造的環保企業數量不超過5家,環保工程推倒重來的案例不在少數。”
在王郁濤看來,水泥企業在選擇技術路線時還是要把好關,根據不同生產線基礎條件選擇成熟、高效、適用的環保改造技術,確保長期穩定實現超低排放。早期已經實施改造的一些企業迫于成本壓力,減少環保投入,超低排放效果明顯退步;還有一些企業沒有在前期行業利潤較好時投入資金改造,現在不能因為行業不景氣就延緩超低排放改造計劃,或減少投入罔顧工程質量,這樣只會陷入更被動的局面。
許紅霞建議,水泥企業一是要吃透弄懂現有的政策,二是在改造前去燃煤電廠、鋼鐵企業學習一些先進做法與經驗,特別是要吸取當年燃煤電廠、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教訓。
(文章來源: 環境經濟雜志)